9月23日,津藥藥業(600488)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津藥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近日收到年薪最高高管楊曉燕的書面辭職申請。今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65.28%,反壟斷罰款超過6900萬元,甚至超過了上半年凈利潤。面對業績、監管處罰等多重困境,楊曉燕的辭職是否標志著津藥藥業已啟動了管理層調整?
年薪最高高管辭職
公告顯示,因工作調整原因,楊曉燕辭去副總經理職務,并將不再擔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職務。
資料顯示,楊曉燕出生于1982年,擁有北京交通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學碩士學位。作為一名“80后”女性高管,她的職業履歷涵蓋多家知名企業。在加入津藥藥業前,楊曉燕擔任石藥集團副總裁職務;2023年9月22日,正式出任津藥藥業副總經理。
據津藥藥業2024年年報,楊曉燕年薪達197.6萬元,是公司薪酬最高的高管。對比公司整體薪酬情況,津藥藥業2024年員工人均薪酬為19.91萬元,同比增長11.62%。公司管理層薪酬總額為804.12萬元,同比上一年增長6.14%。楊曉燕的薪酬遠高于公司人均水平,也高于管理層平均薪酬。楊曉燕的離職,或許是津藥藥業管理層調整的“信號”。
作為一家大型制藥企業,津藥藥業的前身為1939年創建的天津制藥廠,于2001年6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主要從事甾體激素類、氨基酸類原料藥及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甾體激素原料藥國內銷售覆蓋近百個城市,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自去年起,津藥藥業的業績開始承壓。相關年報顯示,2024年,津藥藥業營收32.15億元,同比減少15.0%。不過,公司凈利潤為1.33億元,同比增長14.01%。拆解其財務報表可以發現,銷售費用的“斷崖式”下降成為支撐利潤的關鍵。2024年,津藥藥業銷售費用同比暴跌45.76%至5.7億元,其中推廣活動費用從2023年的5.42億元下跌54.23%至2.48億元,市場策劃服務費從2.85億元降至1.14億元,下跌60.03%。
進入2025年,公司業績面臨更大挑戰。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5.88億元,同比減少11.81%,歸母凈利潤為4930.42萬元,同比減少65.28%。除了核心產品甾體激素、氨基酸類原料藥銷售受行業競爭加劇和國際市場變化影響收入回落外,其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還與因反壟斷事項受罰有關。
今年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壟斷協議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24年4月對郭相國組織4家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經營者涉嫌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立案調查。四家企業將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價格從8000元/公斤推高至1.3萬元/公斤,漲幅高達62.5%。四家藥企合計罰沒3.62億元,其中,津藥藥業罰沒6919.24萬元,占其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51.85%。
多次因壟斷行為被罰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津藥藥業已是近幾年來第四次因壟斷行為被罰。
2021年4月,津藥藥業以協議形式對醋酸氟輕松原料藥銷售市場進行劃分,并變更、固定醋酸氟輕松原料藥價格,排除限制了醋酸氟輕松原料藥銷售領域的競爭,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被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罰沒4402.26萬元。2023年3月,津藥藥業子公司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金耀,彼時津藥藥業持有其62%股份)因濫用在中國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場的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卡莫司汀注射液,被罰2772.13萬元。2023年4月,津藥藥業控股孫公司天津天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科技)又因在銷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時達成并實施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協議、達成并實施分割銷售市場協議,被罰2988.43萬元。
而每次被處罰后,津藥藥業都會表示,將引以為戒,吸取教訓,完善合規體系建設,持續守法合規經營,但僅停留在口頭承諾,津藥藥業至今都未詳細披露其具體整改措施。
在銷售費用壓縮空間耗盡后,如何重新找到利潤增長點?四次反壟斷處罰暴露的合規漏洞,是否會引發監管層進一步調查?公司能否拿出超越“口頭承諾”的實質性改革方案,重建市場與投資者信任?若啟動管理層調整,后續人選是否會側重“業績攻堅”或“合規重建”?6919萬元罰款已加劇現金流壓力,公司是否有計劃通過資產處置、股權融資等方式緩解資金緊張?針對上述問題,9月24日,新京報記者向津藥藥業發送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大牛證券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